先是2015年5月25日國家財政部關稅司發布公告稱護膚品進口關稅從5%降至2%,降幅達60%,引得大牌紛紛降價,隨后在2016年9月30日,財政部和稅務總局共同下發文件,再次降低相關進口品消費稅。今年一月,國家宣布調整進口品入關的管理方案,提升進口品入關效率。
而本次的政策再次涉及進口品關稅的降低,關稅的降低意味著進口成本的減少,這無疑有利于進口品市場份額的進一步擴大,再加之目前終端市場對進口品熱度只增不減,一大波商機似乎正涌向渠道和終端。
但其實不論國家降稅政策的利好是否存在,對于中國內地消費品市場里的渠道商和終端商而言,想引進進口品,和麥賀達都是最佳合作對象。為什么這么說?
進口日化品成"香餑餑"
盡管政策利好,但并非所有進口品都能成為受益者。例如高端進口品因其整體戰略布局,再加之相對運營成本,關稅成本九牛一毛,故受政策影響不大。
而仔細瀏覽此次降稅品類的名目單,你會發現日化品類居多,例如牙膏、牙線等口腔類產品,花露水、洗護品、染發劑、室內除臭制品、人體除臭劑及止汗劑、脫毛劑,國家政策傾向性明顯,這是否意味著進口日化品才是最大的受益者呢?
答案是肯定的,這類產品由于溢價較低,故關稅成本占比相對高,降價幅度更明顯,而同時作為化妝品中更快銷的品類,因此受政策影響最大。
這也意味著進口日化品將借機搶占更多市場份額,而進口日化品本身有何優勢呢?
從市場導向角度來看,國民收入增長推動消費升級,近十年來出國“爆買”、“全球嗨購”狀態,都帶動了進口日化品在中國內地的蓬勃分銷與終端實際消費。
研究表明,當人均GDP超過一定水平時,個體消費趨向追求更高的生活品質,日化產品消費便會快速增長。例如,日本在人均GDP超過3000美元的20多年間(1973年-1995年),日化產品的市場規模增長了約7倍,而我國人均GDP自2008年已經超過3000美元,進入消費升級階段,這將帶動日化產品消費進入相對較快的增長時期。
而已經成為主流消費群體的80、90后,更偏好“新奇特”,因此對進口日化品的青睞度更高。同時,近年來出境游和跨境電商的增長,也必然增大消費者對更多進口品的認知,首先利好的就是作為基礎生活用品的進口日化品。
不僅如此,根據2015年簽訂的中韓、中澳自貿協定,部分大日化洗滌品迎來降稅。在自貿協定中,洗發水、沐浴露等部分日化品將在5年內降稅20%到35%左右,牙膏等口腔清潔用品將在10年內徹底取消關稅。政府層面的積極政策大大鼓舞了進口日化品在中國的市場開拓步伐,另一方面也推動了進口日化品的市場教育。
操作進口日化品 和麥賀達有何優勢?
目前在中國內地,體量最大的進口日化運營商非和麥賀達集團莫屬。
2008年在廣州成立的和麥賀達,自創立以來,始終專注于進口日化品的代理和經營,經過近十年的發展,2016年的主營業務收入已經超過21億元人民幣。
和麥賀達直營連鎖店HEMESO和麥秀
集團副總裁田黎明表示,今年雖然受“薩德”事件影響,韓系日化品的增長有一定抑制,但日系、歐系日化品更大幅度的銷量增幅令和麥賀達整體還將繼續上升。
因此,本月開始實行的進口品降稅政策,無疑讓和麥賀達旗下的進口日化品擁有更大的價格優勢。“我們會盡力讓進口日化品價格觸底。以往進口品都被貼上奢侈品的標簽,經過這次降價,肯定會對市場形成沖擊。”集團董事長宮正表示。
對此,和麥賀達蕪瓊花品牌負責人介紹,一支零售價為32元的牙膏,降價后僅售22元。盡管利潤率有所下降,但銷量的增加,并不會影響整體利潤。“調價一周左右,我們的訂單就增加了33%,保守估計總利潤額至少會提高20%。”
除了搭上政策的“降價順風車”外,和麥賀達在運營進口日化品方面還有哪些優勢呢?
一、品牌多國別廣,再也不怕“薩德”來襲
毋庸置疑,品牌資源對于化妝品運營商而言,不僅是為自身和下游實現價值、獲得利益的載體,同時也是實力強弱的衡量標準之一。
而擁有11個品類、200多個進口日化品牌的和麥賀達,若按照品牌數量來看,在行業可謂是“一艘航母”。同時,這200多個品牌覆蓋了亞洲、歐洲、美洲、澳洲等地,包括韓國歐志姆、恩芝、蕪瓊花、貓小菲,日本納弗拉、櫻戀、惠百施、蝶印,加拿大阿莎娜、意大利舒比拓、優益潔,西班牙皓藍、克林漢等眾多當地知名品牌。
顯然,這樣的品牌架構優勢在于,一方面可以為終端提供更多元化的選擇。全球化、信息化的加速發展,消費者對進口品牌的認知必然會超出此前大熱的日韓系范圍,而和麥賀達的品牌矩陣則可以為終端和消費者提供來自除韓國、日本之外的德國、澳大利亞、加拿大、西班牙、意大利、土耳其等多國品牌。
另一方面,可以增強抗風險性,和麥賀達董事長宮正直言,以“薩德”事件的影響舉例,國內專營韓系商品的外貿企業受沖擊嚴重,但和麥賀達“無論哪一個國家爆發政治危機,我們都有其他國家的商品支撐,而且在全球化愈發徹底的未來,此類影響對消費的負面作用會越來越小”。
和麥賀達董事長宮正
如此布局品牌,不僅在政治暴風來襲時能穩住陣腳,將影響降到最低,還能將這種抗風險能力傳遞給終端。
二、多品類,滿足終端需求,增強競爭力
和麥賀達一直采取多品類經營模式,不做單一品類輸出,旨在滿足消費者不同消費需求。
有數據表明,2016年美容化妝品及護膚品進口金額為399507.3萬美元,其中洗護品、個人護理品占比位列前五。顯然,消費升級讓消費者更加注重個人形象以及生活品質,而中國作為全球進口監管最嚴格的國家之一,對于相當比例的消費者而言,進口品始終是“高質量”的代名詞。
以進口口腔產品為例,上海歐尚進口日化區采購總監曾表示,截至2015年10月其店內進口口腔類的銷售增量甚至達到500%。
縱觀和麥賀達目前旗下的進口品類,包括口腔護理、皂類、嬰童護理、女性護理、洗護沐浴、家居清潔、美妝護膚、家居日雜、面部清潔、面膜、衣物清潔等十一大類,超過2000多個單品,不僅能滿足日益細分的消費需求,也能滿足各大零售業態對進口日化品一站式購物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多品類產品集合能有效促進客單連帶,提升銷售,從而增強競爭力,田黎明透露,在剛過去的雙十二線下活動中,和麥賀達的產品在卜蜂蓮花系統華南區的門店里都被集中放在最顯眼的位置,單店按品類擺滿十幾、二十組地堆,火爆的銷售現場甚至引來了寶潔(中國)若干干部圍觀。
在他看來,一方面原因在于性價比高的純進口產品對年輕消費者具有較強的吸引力,而更主要的原因在于和麥賀達產品品類更齊全,關聯消費強。“我們的現場售賣商品涵蓋牙膏、衛生巾、洗衣液、洗發露、面膜各種基礎生活用品,多品類、多品牌、多國別關聯消費很高。”
三、全渠道運作體量大,增強議價能力
對于化妝品銷售而言,單一渠道的運作極容易觸及天花板,從而影響企業規模進一步增長。而我們知道,當企業到達一定規模時,一方面自身競爭實力更強,另一方面,也能掌握更多與上游議價的籌碼,因此,全渠道發展是許多企業必然的選擇。
和麥賀達在營銷網絡布局上,可能是國內真正能做到全渠道運營的企業之一,不僅實現了KA賣場、大型百貨、直營零售(和麥秀連鎖)、進口直銷、自貿區、OTC連鎖、電視購物、化妝品專營店以及電子商務等全業態的覆蓋,“我們會做一些國內同行過去看不上的渠道,比如和中石油這類央企、國企,招商銀行、廣發銀行這類金融行業,包括國內眾多微商團隊的進口商品,合作完成他們的產品代開發業務,以及一件代發業務。”田黎明表示。
不僅如此,銷售規模也決定了上游的訂單規模。由于分銷廣泛,有巨大的銷售量支撐,許多跟和麥賀達合作的國外優質生產商在承擔完和麥賀達的訂單后基本再無其他生產余力。“某種程度上說,控制上游產能是和麥的全球供應鏈關鍵一環,也是和麥的核心優勢之一,實現如此廣泛的分銷覆蓋,尤其與全球連鎖型的大KA長期合作,供應鏈的穩定性以及自主定價權是和麥必須強化的競爭能力,不僅如此,我們還會不斷直接收購上游優質品牌。”田黎明說道。
四、打造一支從上而下的專業團隊
要運營好進口品,專業度是必備素質之一。縱觀行業,不乏一些沖著進口品熱度盲目跟風,自己卻對進口品一知半解的代理商。而和麥賀達在專業度方面,可以說,從老板到基層員工,無不是朝著進口品“行家”方向努力。
和麥賀達團隊
作為董事長兼創始人的宮正,就是表率。早在2008年,宮正嗅到了進口品的商機。“2008年金融危機時,國內品牌商很迷茫。與此同時,在流量不斷被新平臺分割的階段,所有經銷商、渠道商都在思考怎樣才可以吸引消費者到店。由此,進口品發展的契機開始突顯。”和麥賀達董事長宮正曾在接受行業媒體采訪時如是說道。
彼時,宮正還是國內日化行業某大型民族品牌的營銷總監,恰逢韓國愛敬集團旗下某口腔品牌欲進入中國市場,與該企業尋求渠道合作,出于對市場的天生嗅覺,宮正決定獨立出來承擔該項目。
于是,從引進一支韓國牙膏開始,繼而陸續代理、收購多個進口品牌,到如今和麥賀達進口日化“航母”的鑄造,宮正都發揮著重要作用。
其中,在選品上,宮正也一直將自己定位為“產品經理”,“不僅要慎重地考核進口品的質量,還要考慮其是否適合要引進的市場,只有這樣,才能真正讓產品產生價值。”
而對于基層員工專業度的培訓,和麥賀達更是注重。“我們的新人培養一直是按管理培訓生制度,每年招聘進來的大學生,不僅全都要接受進口品專業知識和銷售技巧的培訓,還必須下市場實操演練。只有通過這一系列過程之后,才會分配到具體的崗位,這樣無論是品牌部、財務部還是行政崗位,基于對和麥整體概況和生意落地過程的共同熟悉,對接市場服務會更高效,從上至下才有共同語言。”田黎明介紹道。
憑借多年運營進口品的豐富經驗,加之穩定成熟的團隊和模式,乘著這次降稅政策的東風,和麥賀達重塑日化品市場競爭新格局的信心,不言而喻。